“羣眾志願者”,聚力打造社區和諧
為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,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,湖南衡陽整合了一批志願者、社區網格員等,統一註冊為“衡陽羣眾”志願者,他們勸導文明、服務百姓、守護平安。目前已調解矛盾糾紛1.82萬起,教育幫扶重點人羣2100餘人,提供各類違法犯罪線索7800餘條,協助破獲各類案件270多起,實現了“低成本辦好大事情”。(《人民日報》)
社區作為城市的小“組件”,人多事雜是其最大的特點,單靠居委會,工作往往難以完成得讓每個羣眾滿意。時間久了,羣眾心裏積氣,社區工作人員也有苦難言,而積聚起羣眾自發的力量共同參與治理,是一大良策。社區牽頭給那些熱心腸的人一個發光發熱的地方,將工作任務合理分配,大家心歡意暢。
“毛細血管”顯威力。讓羣眾參與到志願者的隊伍,不僅能幫助反映社區問題的內裏究竟,還能預判一些社情民意的發生,防患於未然;零距離監督,讓羣眾更理解社區工作人員的難處,多份體諒,多些建言獻策,處理大事小情時就能多份順利。
“有困難大家幫”助力社區和諧。城市的鄰里關係總是少了點人情,秉持“事不關己不吭聲”的人不少,讓更多羣眾作為志願者參與到社區治理中,就能看到別人的難處和需要;多考慮一分,別人就能“投桃報李”……類似於“相互保”的相處模式讓各家都多了一份保障,男同志組個修理組,女同志組個縫紉組,愛鍛鍊的老人成立個義務巡邏隊……關係慢慢拉近,基層工作減負“水到渠成”。
凝心聚力,集中處理頑瘴痼疾。參與基層治理的人多了,那些社區中曾困擾大家的瑣碎事情就有了處理的共識和力量,而不是任由各家關起門來吐槽,卻沒能得到真正的解決。飯店排放的廢油廢渣堵住下水道,老闆敢一拖再拖,不過就是看中反對的聲音零散,而當“衡陽羣眾”這樣一個大的羣體找上門來,面對和城管部門的聯動,飯店老闆自然不能再混下去。
“馬甲實名制”成激勵。要想基層工作吸引到更多的羣眾參與,就得讓志願者有一種榮譽感和歸屬感。實名制馬甲作為一種精神的物化,給了志願者“管閒事”的底氣,也讓他們敢於亮出身份,穿上覺得倍有面子,自然積極工作。而每年的志願者按排名享服務經費,則在物質層面給予了激勵,從“要我做”變成“我要做”,凡事羣策羣力,大家想,大家説,大家一起幹。
社區治理共建、共創、共治、共享,讓社區風氣變得更好,直接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。類似“衡陽羣眾”這樣的隊伍,將小力量凝聚起來,推動基層更好發展,可以有效打造更高水平的“平安中國”。
- 幫助失能老人垃圾分類 志願者入户“包乾” 2020.11.25
- 用假合同騙村民血汗錢的村幹部:羣眾為何信任他?2020.11.20
- 南京今年已建成52個社區嬰幼兒照護機構 2020.11.20
- 雨花紅十字“三獻”活動進社區2020.11.18
- 進居民區指導垃圾分類 高校志願者加盟桶邊指導員2020.11.17
- 一場跑了12年的愛心“接力”解決獨居老人吃藥難問題2020.11.16
- 和“奇葩”證明説“再見”,這20項證明江蘇基層社區不再開!2020.11.10
- “掃樓式”宣傳指導垃圾分類 大學生志願者來助力2020.11.09
- 浙江寧波:志願者5年送出8萬多份熱粥 暖胃更暖心2020.11.07
- 【快遞大陸】建好社區服務陣地 讓回遷羣眾開啓新生活、收穫幸福感2020.11.07